Clothing encyclopedia

服装百科

爱游戏app手机版中国70年流行服装简史

2023-02-08 16:40: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926年夏天,一位73岁的老人,在故乡江苏南通的病榻上,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他就是清光绪20年状元,民族实业第一人,纺织大王,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筹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大生纱厂,这个当时最大的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盛极一时,曾一度生产了全国11.9%的纱锭,但却在之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商品倾销中功亏一篑。在此后的近6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中再也没能出现如大生纱厂一样足以与外强抗衡的企业。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诞生。

  这期间,中国引进了西方纺织技术,开拓纺织生产,中国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极不平衡:四分之三以上分布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少数沿海大城市,中西部生产能力都很小,而且外资比例大,原材料控制在外国人手中,机器设备都依赖外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遭受巨大破坏。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本在华的69个纺织厂,组成了名为国营实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企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设天津、沈阳、青岛三个分公司。

  中纺公司在当时中国纺织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其吸收日资工厂管理的优点,去粗取精,汇编整理出版了纺织操作标准方法、纺织工艺规范等技术文件,开办技术训练班培训各级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惨淡经营数年后,把分属于几个日资集团的繁复管理系统整顿成为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达到了较高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这也为后来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技术、干部和组织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进入“一五”(1953—1957)时期后,重心在重工业建设方面,而这个时期中国的物资短缺现象亦非常突出。而对于纺织产业来说,首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决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然纺织原材料,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纺织发展战略方针。

  在之后的1959—1961年的“三年灾害”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大幅下滑,粮食危机降临。到1960年,全国的粮、棉、油拥有量分别比1957年下降了29.7%、38.5%和56.1%,因此,中国不得不进口粮食。进口粮食需要外汇,当时能够换回外汇的商品除了煤炭之外,主要就是棉花,于是国家就缩减棉布的供应,在当时棉花可谓扮演了“救万民于水火”的角色。

  所以当时勤俭朴素的品德为人称道,社会鄙夷挂红穿绿的奢侈服饰风尚,旗袍衬映出的悠闲,舒适的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相反,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动是美,心灵最美为社会认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着色调和款式单一,打满补丁的衣裤是社会提倡的艰苦朴素精神的体现。

  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欣欣向荣。一时间,布拉吉成为时尚,布拉吉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叫做布拉吉。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山装、蓝色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它们代表着所有民众建设新家园的热情。穿在那一代年轻人身上的,不是美感,而是建设、热情和理想。

  进入60年代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国家开始规划“三五”计划(1963—1967),一个名为“吃穿用计划”被提了出来,“穿”指的就是纺织品。遗憾的是受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个计划最终流产,国家转而进入到“三线建设”阶段。好在三线建设成果十分显著,在轻纺工业方面爱游戏app手机版,造纸、缝纫机、皮革制品、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印染、针织、化纤、纺织机械等生产企业在西部全面铺开。

  然而后来的政治运动使服装款式逐渐一致、色彩也逐渐单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再加上中苏关系急转直下,因此布拉吉、列宁装被认为是“修正”,一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爱红装爱武装”,爱游戏app手机版军装成为最时髦、最体现革命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随便翻翻60年代的结婚照,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可见当时国人对军装的痴迷程度。中国也由此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复苏,另一方面也和政治上的高度集中有关。这种军装时尚一直持续到结束。至此,爱游戏app手机版人们对时尚的定义依然严重依附于时代背景,自我的时尚意识还未觉醒。时尚的含义中,只有主流,没有个性。

  1978年改革开放服装知识,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春天也随之到来 一年后,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皮尔·卡丹来到中国,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服装表演像一枚重型炮弹,炸开了中国人对服装认识的另一扇门。

  这场由外贸部、纺织部、轻工部联合主办的时装秀,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

  1981年,皮尔·卡丹品牌代表人宋怀桂,在基层挑选了第一支中国模特队,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时装表演。1985年,皮尔·卡丹又组织了12人的中国模特队,并把她们请上了巴黎的T台,这是中国模特第一次登上法国T台。逐渐的,皮尔·卡丹和他的品牌,成为中国人们脑海中最早植入的时尚印象。

  1979年2月开始,760万的知青大军潮水般地返回到他们当年出发的城市。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国家向部分个体从业者开放了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在政策刺激下,国内的服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这些工厂大多规模小、技术落后、设计能力差,但一些日后如日中天的大品牌们——雅戈尔、杉杉、利郎、七匹狼等正是脱胎于这些小作坊。

  1980年岁末,而立之年的李如成进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县石碶镇的一家名叫青春服装厂的工厂。这个工厂其实只是一个蜗居于戏台地下室的原始小作坊,只有几台用2万元知青安置费买的家用缝纫机,尺子、剪、凳子由职工自带,主要加工背心、短裤、袖套之类。雅戈尔,这个日后鼎鼎大名的中国服装品牌正是脱胎于这个“青春服装厂”,而其品牌名雅戈尔也源于英文younger。

  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叫洪肇明的福建晋江农民,在他生日那一天,拆下两扇门板,用来当作服装加工的裁床,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如今,这个叫做劲霸的男装品牌已经把品牌价值做到了将近150亿元。

  再后来,在晋江的乌边港两岸,制鞋厂、服装厂数量高达千家,南边是安踏、361,北边是特步、乔丹……晋江的大服饰产业,就如同百年年南通的纺纱产业一样崛起……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西方时尚理念传入中国、国内服饰开始蓬勃发展,三者造就了当时人们对时尚服装的追捧。人们的审美思维也随着牛仔裤、花衬衫、喇叭裤的兴起,被充分激发出来,国人的服饰世界顿时五彩斑斓起来,此时的“花里胡哨”不再被当作“奇装异服”。女孩子们脱去了暗淡灰色的外衣,换上了色彩鲜艳的编织毛衣。那个时候出现的一些新元素与样式到如今都很受欢迎。

  1980年,被誉为中国荧幕第一吻的电影《庐山恋》火爆全国,影片中女主角的40多套服装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西服、洋装、套装、连衣裙、泳装、甚至是睡衣,不断刷新着观众对服装的认知。

  1983年春晚首播,刘晓庆凭借一件从地摊淘来的红衬衫立即引起一波时尚潮流,女性观众看完春晚后几乎人手一件“晓庆衫“。作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春晚舞台上的服装成为了时尚的风向标。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利郎、七匹狼、报喜鸟、依文、庄吉这些日后成为中国服装中坚力量的品牌纷纷创建和成立。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的转向,催生了一个由卖方市场主导的商业时代,之前的“投机倒把”者从罪犯变成了市场经济的先行者。80年代,当时被称为“倒爷”的人成为市场经济初期激活服装商业的主力军。以他们所贩卖服装为主体的服装经营集散场所,就是现在服装市场的雏形。

  90年代里,我们所迎来的是一股新的经济浪潮。以往资源短缺,囊中羞涩的人们终于体会到了富起来的感觉,对漂亮的衣服的天然欲望开始流露,穿衣不再是为了避寒保暖,而是自身气质、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这从当时的一句俗语可见一斑:“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的顺口溜更是道出了人们对服装的主旋律——自然、健康、环保、时尚。而且,更看重品质和品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追求昂贵和名牌,而是喜欢定制、私厨等小众服饰,通过合理的搭配彰显自己的品位。“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斑斓”,成为新世纪以来国人服装变化鲜明而有力的写照。

  此刻,香港经济正迅速发展,而香港的电影业也记录了这个时代。不少人曾从港风电影中学习穿搭的技巧。这股潮流延续的时间很长,直到现在港风妆容和穿搭依旧是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模仿的对象。

  进入千禧年后,中国服装纺织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段高增长时期爱游戏app手机版,中国服装纺织工业的总规模、总产量、总出口都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棉纺、毛纺、丝绸、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产业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行业配套,多种纺织原料基本满足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新世纪我国已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迈进。张謇倘若能听到这样的消息,应该会激动到落泪吧。

  服装工业体系的完善催生出的服装品牌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然后这群燕子大多是假洋货。

  在产业形成集聚之后,从代工起家的一众国内品牌,尽管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也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崇洋”的思想。这一点仅在品牌取名上就可见一斑——顾名思义的“乔丹”、华伦天奴、阿迪王、纽百伦等等。

  因此,00-10这十年,是盗版横飞的十年,是廉价劣质的十年。许多农村的90后小时候应该都有穿过几十块钱的阿迪耐克。

  与此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日韩文化也开始往中国输入,逐渐形成了在青少年之间普遍流行的非主流文化。他们的特点是搭配上变得多元,喜欢混搭多种色彩,衣服样式复杂花哨,以此来增加每个人的个性感。

  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到新世纪的20年代,这个时期由于汉服和汉元素等小众服饰的兴起,中国的文化自信增强,使得市面上的服装大多数都含有中国传统元素,这种国潮的回归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服装样式的变化就像是一本史册,记录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变迁。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这种美感是从来都没有消失的,它一直代表着我们所追求的那种热烈的美。

  中国服装风格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百姓物资生活从短缺到充裕,中国产业从依赖进口走向独立自主。究竟怎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