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半导体行业传来两大利空hth华体会全站!
2021年,hth华体会全站因为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暴涨,市场供求严重失衡,这也使得芯片价格一度疯涨,部分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也因此业绩暴涨。
可以说,“缺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全球共识,而这也成为市场判断半导体行业目前处于高景气的其中一大依据。
然而就在今日,半导体行业突然传出两大利空,行业高景气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7月1日,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消息,半导体芯片砍单降价风暴扩大,先前价格相对硬挺、供不应求的微控制器(MCU)开始出现报价雪崩潮,尤以台厂锁定的消费型应用价格压力最大。hth华体会全站
MCU成为继驱动IC、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影像感测器市况反转之后,又一面临砍单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透露半导体市场供不应求盛况快速退烧,原本狂缺的芯片在客户端重复下单后,近期受通膨、战争、升息等压力导致需求不如预期,开始大刀砍库存、降价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全球缺芯大潮之下,MCU一hth华体会全站直最为紧缺的“当红炸子鸡”,MCU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推动相关MCU厂商的业绩大涨。
而根据供应链的消息显示,近期,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际一线MCU大厂的现货报价开始大跌。比如,意法半导体部分通用型MCU价格从3月的70元人民币目前已腰斩至32元。
不过据中 国证券报报道,从国内某一线MCU大厂了解到,真实情况与传闻存在较大差异。
该厂一位高管说,“MCU的应用范围领域极其广泛,包括消费、工业、汽车很多方面。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影响是正常的,发酵到全领域就有点不客观了。工业等很多领域持续保持旺盛和稳健的发展势头。”
并坦言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国内有些小容量小封装的MCU产品价格在波动,加上渠道库存处理,相比去年火热行情大有缓解。但这个也是分应用的,每个应用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此外,一位沪上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报道属实,国内MCU厂商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因为国外主要是高端市场,而且性价比更高。”
据Digitimes报道,业内人士透露,台积电将于7月中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下修全年营收目标,原因是三大客户罕见下调订单量:
苹果下调规模未知,但新机首批出货量减少一成,此前预计 14 系列首批出货量约 9000 万部;
目前苹果 14系列已经启动量产,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刚对其销量做出乐观预测:“中国市场对 14的强劲需求可能会缓解市场对 14上市后订单减少问题的担忧”。
AMD和英伟达也向台积电表明不得不调整订单规划,AMD削减第四季度至2023年首季约2万片的7/6纳米制程订单;英伟达此前不惜巨额预付款,争取到了台积电更多的5纳米以下制程产能,而现在却向台积电表明将延迟且缩减首波订单。
这主要是因为PC市况需求急跌,以及挖矿热潮消退影响,终端代理与绘图卡业者库存满手,加上二手卡大举倒向市场,以及电竞PC需求未如预期强劲。
事实上,终端消费性电子需求于二季度起已开始降温,下游厂商高库存及低需求冲击下,近月来上游多个环节传出价跌量减的消息。
据Digitimes报道,业内消息人士称,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仍然低迷,没有出现季节性回升迹象,DRAM和NAND闪存芯片的现货价格从6月下旬以来开始迅速下跌,且存储芯片现货价格尚未见底,价格波动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第四季度;
消费电子MOSFET面临高库存压力,业界传出,小信号、通用型MOSFET库存水位落在3-4个月水准者不在少数,ODM、芯片商达首波降价协议。
不管上述传闻是否属实,但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便部分芯片需求出现了放缓,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半导体行业就会开始衰退。
事实上,2022年前半期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保持结构性增长,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业务有望接力消费电子产品,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盈利增长点。
而当前,车载和工控MCU的价格依然硬挺,这波库存调整主要波及的是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价格。
从结构上来看,车载MCU的份额集中于国外厂商,例如意法、恩智浦、英飞凌等。但是,国内MCU市场则以消费电子为主。
湘财证券表示,下游需求分化加剧 车规半导体景气度延续。2022 年下半年,新能源车新品发布叠加各地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发力,刺激国内市场汽车消费需求增长,恰逢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多因素驱动车规半导体产品市场需求上行。晶圆代工板块,龙头企业受益于需求端下游需求结构性增长及国产化替代推进,供给端产能释放有限,需求景气态势预计延续至2022 年末。
而对于后市半导体板块的投资机会,西南证券建议关注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芯片,并表示新能源汽车依然是目前半导体确定性最强的应用领域。
中信建投则认为,中长期来看,模拟IC 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且国产化率将保持快速提升势头,头部集中效应将更加明显。
(1)全产品平台型公司,比如圣邦股份、思瑞浦等。模拟芯片产品类型众多,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型号齐全可以发挥协同优势,提升客户黏性,有助于公司快速做大做强。
(2)下游高景气赛道,比如汽车以及光伏等领域收入占比较高或者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建议关注在汽车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 芯片和隔离芯片率先布局的纳芯微,布局汽车座舱域的希荻微和艾为电子,在车规级芯片布局的芯海科技、芯朋微等。
(3)数模混合及SOC方案提供商,比如英集芯、芯海科技等。电池管理BMS 芯片国产化率仍处于低位,替代空间大,建议关注BMS 领域进展较快的赛微微电、芯海科技等。